相信不止一位電影導演、科幻小說家都曾嘗試給出答案,但比起文藝作品漫無邊際的想象,建筑師的想法也許更值得聆聽。
當我們天馬行空地暢談未來建筑時,時髦的建筑師與設計師們早已開始將未來元素融入現代建筑設計中。
他們正用形態、技術、概念等不同維度的設計語言,為我們講述著具有未來感的建筑到底是怎樣的…
01
表面映射
從玻璃幕墻廣泛應用開始,建筑師就在研究建筑光滑表面反射造成的立面變化,如今它作為一種元素融入設計之中。
"水晶石"大廈 / MVRDV
歐洲有上千個形態各異的小鎮,它們同時兼顧美與實用,共同描繪著歐洲的未來。
坐落在德國南部的埃思林根小鎮就是其中之一,MVRDV事務所在這里完成了一塊嶄新的城市里程碑——這座被稱為"水晶石"大廈的新辦公大樓。
MVRDV延續了其標志性的像素風格。
建筑利用內含光伏電池的熔塊玻璃組成部分鏡面的立面,以映照出周圍的環境、城鎮、山丘和人。
大樓外立面凹進去一系列的方塊,形成了一個"埃思林根空間"。
它刻畫了埃思林根的邊界和自然的地形,展現出一幅埃思林根及其周邊地區像素化的地圖,每一個像素都蘊含著這個城市和居民的故事。
到了夜晚,發光的立面點亮了氣氛,整個建筑成為埃思林根的燈塔,折射出一副極具未來感的畫面。
02
抽象仿生
歷史上對仿生設計的嘗試一直沒有停歇過,從具象開始走向抽象,也是一個重要的趨勢。
杭州望朝中心 / SOM
這座極具流線型現代工業設計美感的摩天大樓——杭州望朝中心,是SOM事務所在杭州的最新作品,象征著杭州未來將成為一個新的全球目的地。
SOM設計方案的形式受建筑視覺和結構清晰性的平衡驅動。
八個巨型角柱向外傾斜,形成巨大且靈活的樓面空間,塑造了具有流動性的玻璃外觀。
隨著角柱進一步展開,外圍次柱向外伸展以維持相等柱間距。
高效的結構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風荷載,同時可提供高度靈活的樓面布局,滿足辦公室和酒店功能空間的需求。
在大堂上方,一個空腹桁架通過轉換后與主立柱和次立柱相連接,并在下面創建了一個開放式的大堂空間。
這座富有表現力的摩天大樓預計2021年竣工,未來會不會成為科幻大片的拍攝地呢?
03
像素化
像素化的設計只是在扭曲設計的趨勢下發展出來的臨時性可落地的設計方案,如果卻成為建筑設計趨勢的重要一個分支。
Pier 2: Apartment of the Future
/ Humphreys and Partners
美國達拉斯建筑公司Humphreys and Partners在今年的國際建筑展上展示了對未來住宅生活的愿景:無人機、自動化和共同居住。
"Pier 2: Apartment of the Future"坐落在曼哈頓海濱,由兩座高聳的摩天大樓組成。
該設計大膽展望了未來住宅的發展趨勢:自動化汽車和房屋、人工智能、無人機將無所不在,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Hyperloop"是一個目標將于2021年推行的交通運輸系統,其中包括了真空隧道,膠囊汽車可在氣墊上加速通過。
Humphreys and Partners設想將"Hyperloop"納入這座未來公寓的場地規劃中,并運用其他與運輸相關技術,如全方位服務的自行車站,無人機著陸墊和發電通道。
同時,Humphreys and Partners還預測了零售業在未來也將實現全自動化,在地面層設置了一個無人收銀的Amazon Go商店。
04
融合自然
自然是永恒的主題,人類文明的終極理想還是回到自然中去,而不是相反。
Nieuw Bergen / MVRDV
在荷蘭埃因霍溫市中心,一處名為"Nieuw Bergen"的住宅綜合體將在這里建起,它代表著MVRDV對可持續建筑的構想。
與MVRDV 過去的許多設計一樣,建筑造型的設計仍然十分不拘一格。
幾棟建筑的外觀各不相同,像是對常規的長方體建筑做過削塊處理一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傾斜的大屋頂。
為了不影響周邊建筑及地面公共空間的采光,建筑師從周邊建筑的底部牽引出一條45度的斜線,"切割"出了住宅樓的斜屋頂。
除了能攝取更多自然光,斜屋頂也更方便安裝太陽能光伏板。
未來的建筑會變成什么樣?
為了減少太陽直射對室內溫度的影響,MVRDV計劃在屋頂上種植綠色植物,這有利于減弱噪音并提高該區域的綠化率。
其中有幾處建筑樓頂,用玻璃屋頂圍出了幾處溫室花園,里面將種上不同種類的綠植,人們還可在此聚會和休憩。
在MVRDV的構想中,在住宅周邊還將會設置充電站,以供居民為電動汽車充電。
住宅內部還會有雨水采集系統,搜集到的雨水將用于花園的灌溉。
新加坡大廈 / BIG&CRA
由BIG與CRA聯合設計的新加坡大廈,其場地原為一棟1980年代建起的立體停車場。
隨著高科技的融入,建筑綠化的實施,和服務及零售商業的引進,大廈將以最新的當代建筑面貌創造"未來辦公"新體驗。
建筑最大的亮點是其立面和內部都布滿了豐富的綠植。
綠植由建筑中下部和頂部向外探出,立面在不同高度像被剝開一樣,于是自然與生態在整個塔樓內蔓延,向周圍城市空間展露出了一方城市綠洲。
來訪者可穿過雨林般的底層花園廣場,由此進入大廈內部。
大廈的內部核心區坐落著四層高的自然景觀區域“綠洲”——30米的開放式花園。
其間相互連接的樓層形成螺旋狀的"植物廊道",為在這里生活辦公的人們帶來除工作外休閑和放松等日常活動處所。
BIG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設計,將高層建筑與生長在寫字樓中間的綠植無縫結合,營造生態的辦公居住環境。
讓人們可以在自然中享受工作與生活,以促進新加坡開創性的垂直城市化發展。
這些極具未來感的中外建筑,
體現了建筑與設計師們
在地球這片肥沃土壤上無盡的想象……
當今,我們生活的環境
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陳出新,
科技發展重構了人們的生存模式,
互聯網的存在顛覆了想象世界,
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需求愈來愈高。